时间:2024/5/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梁可庭陈淦璋通讯员邓生祥临近春分,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三三两两,正翻耕土地;旅游大巴鱼贯而来,载着一拨又一拨游客。向着春天进发,朝着梦想奔跑。沙洲村已从贫困的湘南山村发展成全国知名红色景区,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行。年接待游客多万人次“这一片西蓝花有6.8亩,刚采摘完就卖光了。”行走在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田埂上,一眼望去,采摘后的西蓝花菜地仍一片碧绿。负责人张有发说:“这些剩下的枝叶可是好东西,填埋酵化成有机生态肥料,能为清明节后种小黄姜打好底子。”以前,一块地种了小黄姜后,要隔3至5年才可以再种。而今轮作改为连作,春季种下小黄姜,10月小黄姜采收,接种一季蔬菜,直至来年开春。这样一年又一年,不断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张有发笑着细数身边的变化:从一个合作社流转亩土地,到3个合作社流转亩土地;1公斤姜种,从种出5公斤生姜,到种出20多公斤生姜;以前总为销路发愁,而今蔬果尚在地里或挂在枝头,就被提前订购一空。“半条被子”温暖沙洲村,这一方红色土地,烙下了时代进步的足迹。依托红色文化,沙洲村旅游业越来越兴旺。年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多万人次,高峰期日接待1.8万人次;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规模,村民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能通过土地入股拿到分红。郴州市委派驻沙洲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谭诗华介绍,年,沙洲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比年增加了1.3万元;村集体收入由年的0.36万元提升至年的万元。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广场、红军广场、田园综合体……沙洲村变得更美了,乡亲们纷纷吃上“旅游饭”。年逾五旬的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也是沙洲村第一个开土菜馆的人。他说:“餐馆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接待了20多桌客人,加上在村里担任保安队长拿的工资,去年家庭总收入达30多万元。”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外来媳妇”朱晓英开起了4家店;直播带货“网红”黄青回到了村里;约米长的“巾帼创业一条街”上,女老板占了80%;瑶绣共富工坊内,展示着精美的瑶绣制品,带动沙洲村和邻村50多人就业。如今,大家津津乐道的高频词是“幸福村”。3月14日中午时分,沙洲村的老人们走出家门,结伴前往沙洲村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旁边的“幸福食堂”。这里为全村满70岁的老人、农村特困散养户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日三餐,每天的用餐人数达到40多人,两荤两素全部免费。沙洲村后垄山边,还有一座“幸福新村”。为了统筹景区保护和村民新增住房需求,沙洲村规划建设“幸福新村”,共48栋居民住宅,如今,14栋已完工。从“一枝秀”到“满园春”3月15日,细雨蒙蒙,走进离沙洲村不远处的快乐村塔林组,洁白素雅的柰李花一簇簇、一丛丛绽放。“过去村民只能担着水果去集市上卖,沙洲村火遍全国后,影响力辐射周边,塔林的柰李不愁卖!”快乐瑶族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朱春娥介绍,依托沙洲红色旅游的火热人气,塔林的日子也红火起来,发展瑶族村寨特色旅游,提质改造多亩蔬果产业园,建成瑶族文化展示馆。年,第六届红色沙洲柰李文化节在塔林举办,现场意向成交万公斤柰李。文市村通过盘活老旧古民居,建成特色商铺20多个,带动发展7间民宿,每年为村民带来10万元的租金收益和30多个就业岗位。环沙洲区域还打造了秀水、快乐、文市等3个千亩水果示范基地。东山、秀水、快乐等村种植金银花亩,新增景区景点4个、民宿26家,建成沙洲梦洁情、瑶绣梦工厂等就业车间,拓展个就业岗位……从“沙洲村”到“大沙洲”、从“一枝秀”到“满园春”,共同富裕的故事正在这片热土上演。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改成

)qq.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uchengzx.com/rcxfc/158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