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我们的民族自觉,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我们的集体抉择。”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薛庆超说,“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丰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从红军长征到新长征,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力赛。 比起80年前那段远征,这条道路更长、更伟大、更艰苦。“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薛庆超说,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 时光追溯到80年前。1934年11月,三位红军女战士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借住在村妇徐解秀家中。看到徐家很穷,三个姑娘临走时,把一条被子剪成了两半,留下了半条。徐解秀老人临终前仍挂念着这三位女红军。她告诉后人,什么叫红军和共产党?红军和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好人。 “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长征途中担任过天全县委书记的李中权老人曾说,“什么时候我们党切实想到了人民群众,忠实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心系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才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将长征变为党和红军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胜利。 也正是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群众时刻保持着血肉联系。从2013年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让8600万党员在“为民、务实、清廉”的旗帜下,站正了群众立场,强化了宗旨意识,在信仰灯火的照亮下,重塑党员形象,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不会一帆风顺。 走上长征路的红军战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中,他们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突破乌江天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战士用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革命理想书写出不朽的生命传奇。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踏上征程,是什么激励着红军百折不挠,奋勇前进?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这几乎是所有老红军的回答。这场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惊心动魄的远征,就是用理想和信念铺就而成。 这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引领着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两万五千里征程所展示的意志和力量,已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路标。”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如此评价。 长征精神不会过时,必定薪火相传。长征精神已经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引领着中国人民在未来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铸就中华民族更大的辉煌。 超越时空界限,长征铸造起人类历史上巍峨的精神丰碑 穿越时空,历久弥新。长征精神不仅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精神,更已成为全世界共享的精神财富。 80年来,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这一“震惊世界的行军”,吸引众多外国人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路追寻,重走长征路。在他们眼中,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跨越中国西部的长征和横穿中国北部的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002年10月,英国历史学博士李爱德与朋友马普安从江西出发,经过300多天的跋涉,徒步走完了红一方面军当年的长征路程。首次“长征”后,他们合著了《两个人的长征》并摄制画册,一经出版,备受欢迎。 “我们重走长征路不仅仅是为了个人体验,而是希望通过新长征的历史考察,鼓励人们抛开固有的观念,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事实,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历史。如果这样能影响一些人,而这些人又能影响更多人,那就会有更多的人来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在首次向世界报道长征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如此描述。 古希腊的英雄传说、世界军史中的战斗壮举、现代竞技场上的激烈角逐——人类拥有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中,有很多与红军长征相通的品质。长征超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意识形态界限,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80年来,国际上采访、研究红军长征的热潮经久不衰。重走长征路的国际友人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他1981年携全家考察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的贵阳、遵义、安顺场、泸定桥等地。“我是沿着长征路线来朝圣的。”他说。 考察回国后,布热津斯基在《寻访毛泽东的长征路》一文中写道:“要是对于长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对这个民族及其领导人的内心世界也就会有更多地了解。”这位西方政治家后来评论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来讲,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许多外国学者认为,被称作“二十世纪奇迹”的长征对于人类的生存、奋斗和进取价值非凡。它的艰苦卓绝是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激励全人类为理想和信仰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是人类精神价值的极限。 长征精神走向世界,长征胜利属于世界。 正是长征的胜利,把一次战略转移变成了民族独立和世界正义胜利的序幕。 12.5万次敌后战斗和22次正面大会战,中国抗日战场为配合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抗击作出了重大贡献。 罗斯福说,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没有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经过长征的红色战士的勇猛抗敌,这些“假如”也许会变成现实,世界历史将被改写。“长征的胜利是抗击法西斯的胜利,长征的胜利属于全世界。”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 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第3年,来到延安进行实地采访。“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写道:长征已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今天,作为长征精神的传人,13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始了新的长征…… 赞赏 长按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