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罗徽通讯员邓生祥 一身迷彩服、一双解放鞋,外加红袖章和小喇叭,这是汝城县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九龙瑶族村护林员吴树养的标准行头。 为管护好辖区林地,他每天跋山涉水20多公里,每年磨破解放鞋10多双。3年时间,他跑遍所在林区的沟沟坎坎,对每一片山梁、林地了如指掌。 吴树养出生时体弱多病,父亲向大树祈祷,望他平安成长,还给他取名“树养”。“我只有加倍爱树、护树,才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吴树养说。 近日,中宣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最美生态护林员”先进事迹,吴树养等20人从百万生态护林员中脱颖而出,获评“最美生态护林员”。 “每天要巡一遍,心里才踏实” 3月31日,记者从汝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前行,1小时后,到达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深处的九龙瑶族村。 “不要携带火种进山、不要在林区吸烟、不要在山上野炊、不要在林区内上香……”在村里一处山路口,生态护林员吴树养正拿着喇叭,宣传防火知识。 55岁的吴树养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欢迎,欢迎,路上辛苦了!”吴树养对记者说,临近清明格外忙。此时,他嗓子沙哑,略显疲惫。 九龙瑶族村共有多亩山林,并与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数万亩林海联成一体。吴树养在年被聘为村里的生态护林员,他对此格外珍惜,也倍加小心:“一点星火可毁万亩森林,来不得半点马虎。” 每天早上6时,吴树养骑着摩托车出发,开始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头和村庄间穿梭奔忙,一条条巷道贴标语,一步步攀爬山岭瞭望。累了就地蹲坐小憩,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啃个馒头。 “每天要巡一遍,心里才踏实。”吴树养说,每次巡山要走20多公里山路,这片林区的角角落落他都走遍了,熟悉得“闭着眼睛都能走出去”,有紧急情况出现,还要连续蹲守在山上。 去年4月,相邻的三江口村山上着火。接到增援救火命令后,吴树养把饭碗往桌上一撂,马上与队友一起冒着浓烟冲上去灭火。深夜返家时,他全身沾满泥巴和灰尘。 吴树养多次参加周边乡镇的增援救火行动,总是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被同事们称为“拼命三郎”。 由于精心管护,吴树养负责的林区3年多来没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也没有出现过偷砍盗伐、乱占林地的现象。 “每清除一个夹子,就能保护一只动物” “走,进屋里坐坐。”吴树养招呼记者。 来到吴树养家里,一个锈迹斑斑的捕兽夹挂在墙上醒目位置。他告诉记者,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有植物多种、野生脊椎动物种,其中包括穿山甲、苏门羚、红腹锦鸡等12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早些年,一些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在山里放了很多捕兽夹,至今仍有不少没能清理掉。”吴树养说,每到阴雨天或森林防火任务不重时,他就去山里找夹子,近3年已找到好几十个。 有一次,吴树养听说有人悄悄在10公里外的林子里放捕兽夹,他立马赶过去,在湿滑的山路上和密布的荆棘中,奔忙了一上午,才把夹子找出来。 妻子问他:“守好村里的树就行了,管那么宽干什么?” 吴树养说:“每清除一个夹子,就能保护一只动物。” 在吴树养看来,找捕兽夹不算难事,难的是如何让乡亲们共同保护大山。为了增强乡亲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每逢寨子有酒席、会议,他都会向乡亲们宣传相关知识。 吴树养还经常把一些案例、法规知识等推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