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官方主办对外宣传、信息发布 政务公开及民生服务综合性平台 秋高气爽,暖阳高照,9月25日,郴州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汝城县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作为当天活动的主角,汝城县交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份份满意答卷,展示了美丽汝城的一副副精美画面。 新闻发布会上,县委书记方南玲从“转型升级提速,走出绿色发展之路”“精准扶贫攻坚,走出民生幸福之路”“美丽建设引领,走出特色品质之路”“深化改革发力,走出开放创新之路”“实干担当有为,走出风清气正之路”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汝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成就、发展态势。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谭家胜主持发布会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湖南日报、红网、郴州日报、郴州电视台等中省市县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就汝城相关亮点特色工作提问 县委副书记何青松就“省红节筹办相关情况”答记者问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志强就“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答记者问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昕就“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答记者问 县政府副县长何浩光就“精准扶贫攻坚情况”答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汝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体部署,围绕“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发展定位,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推动汝城步入了县域经济结构最优、产业培育举措最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发展时期。 五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由年33.31亿元、26.56亿元、6.4亿元,增加到年的56.82亿元、81.67亿元、9.2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8%、25.2%、7.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元,分别是年的1.6倍、1.8倍。被评为“千年古县”“中国温泉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湖南省际边界示范县”“湖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县”“湖南省文明县城”“湖南省卫生县城”。 ★1转型升级提速,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绿色产业体系,县域经济呈现出量增质更优的良好态势。 全域旅游成为了“亮丽名片”。紧扣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基地”目标,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以“一心两翼”为重点,彰显“一城双泉”特色,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实施了长安生态城、热水温泉、罗泉温泉、金山莲颐、沙洲红色旅游等重点景区开发,打造了红色、特色、古色、绿色旅游品牌,形成了“一心两翼齐飞,多彩旅游并进”的发展态势,被评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热水温泉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口镇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金山古村分别成功创建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下,绿色农业、休闲旅游、养老养生等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商业综合体等新兴业态不断繁荣,相继举办了中国郴州国际(温泉)休闲旅游文化节、美食文化节、莲文化节、国际艺术节等特色节会,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即将开幕,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大湘东旅游文化经济带的热点旅游目的地。 现代农业插上了“品牌翅膀”。紧扣打造“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目标,加快培育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品牌。创建生态示范基地,建成金山花卉产业园、万亩生态有机茶园、供港蔬菜基地、万亩有机水果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重点产茶县、蔬菜生产大县、无公害生猪养殖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13家;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4家、市级8家,金晋农牧成为全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实施庄园经济“十百千”工程,创建五星级休闲农庄2家、四星级休闲农庄8家。申报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19个、有机蔬菜品种13个,发展绿百通公司、粤旺蔬菜天猫旗舰店等电商平台13个,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县”,汝城白毛茶被评为“全省十大公共品牌”,优质农产品成为“抢手货”,畅销粤港澳。 新型工业贴上了“环保标签”。紧扣“打造全省绿色工业示范基地”目标,加快构建低碳环保的绿色工业体系。大力推进“一区多园”建设,三星工业园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农产品科技园在建7家企业即将投产,4家企业落户建材宝石产业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71.2%。突出发展“三精两新”工业,实施钨矿独立工矿区经济转型升级项目,重点扶持了裕兴雷景科技、达琦华声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和维海碳钢、宜丰新材等新材料企业发展,白云仙风电场、东岗岭风电场、1.2万千瓦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商贸物流园、电商产业城等项目顺利推进,加速由矿产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升级。 2精准扶贫攻坚,走出民生幸福之路 五年来,我们坚持守住民生底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努力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脱贫攻坚走在前列。统筹推进国道、省道脱贫攻坚示范带和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区“两带两区”建设,积极探索“精准施策、分类帮扶、产业支撑、绿色崛起”的脱贫致富路子,成功承办了罗霄山片区部际联席会、全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会。率先出台了精准扶贫五年行动计划、两年实施方案、“五评”识别标准、结对帮扶行动、目标考核办法、产业发展规划等“1+5”文件体系,扎实推进产业、就业、教育、生态、金融、光伏、基础设施、社保兜底、医疗救助、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等“十大脱贫攻坚工程”,按照“一村一业、一户一策”思路,逐村推进产业发展,逐户落实产业项目,逐人开展就业服务,率先在全省建成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成功承办全省光伏扶贫现场推进会,产业项目到户覆盖率、贫困群众就业率分别达到75%、82.4%。全县贫困人口由人减少为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6.3%。 民生保障落在实处。精准实施扶贫“微建设”,大力推进“八到农家”,解决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套,改造农村危房1.4万户、农村电网个村,农村通畅工程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列为国家示范项目,今年将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旧房改造任务,实现“应搬尽搬、应改尽改”。推进农村合格学校、思源实验学校、职教新城等项目,开展“人人有技能”培训工程,实现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药制度实现全覆盖,医院创二甲、县精神病院等项目稳步推进,医院、养老服务中心、金斗山陵园、城南体育馆投入使用,群众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有保障。 社会治理抓在细处。抓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成功创建全省“安全生产示范县”,获评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县。深化平安汝城、法治汝城建设,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综治排名稳居省市前列,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3美丽建设引领,走出特色品质之路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汝城,构筑了城乡共荣的亮丽风景线,塑造了现代田园温泉城市的新形象。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实施了城区路网、新区开发、绿地公园等重点建设项目,形成了“三纵六横五组团”“一心一环五水十园”的发展格局,城区面积和人口实现翻番,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文明县城,打造了一座有品质、有特色的城市。打通经济发展动脉,厦蓉高速、平汝高速十字交汇,G、G、S、益热公路、热文公路等干线公路改造完成,实现县乡村公路建设改造多公里,构建了“内连外通”的大交通网络,成为了湘粤赣三省边际区域交通枢纽。 特色小镇花开成景。注重产、城、人、文有机结合,大力建设特色小镇群,形成了卢阳理学古镇、土桥古祠堂之乡、热水国际温泉小镇、暖水休闲度假小镇、三江口森林艺术小镇、文明长征小镇、泉水茶香小镇“七朵金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构建了“一核四极,十字组团”的特色城镇体系,热水镇被评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列入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建制镇。 美丽乡村亮点纷呈。持续开展绿化攻坚,成功承办全省林业工作、秀美村庄和绿色通道现场会,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常态化开展城乡环境同治,实施了东江湖环境保护项目,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生态创建工作位于全省前列。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了金山、石泉、沙洲、北水等文化古村群建设,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成为了全域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4深化改革发力,走出开放创新之路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继续扩大开放承接,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统筹推进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全面建立“两清单一制度”,乡镇区划调整为14个、行政村撤并为个、政府机构精简为22个,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民持续增收、集体经济发展。 创新动力源源不断。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双百计划”“六个十工程”,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用地难、搬迁难等问题,组建城投、房投、水投、交投、旅投等投融资平台,探索PPP等融资模式,强化了项目要素保障,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年,完成市重点产业项目投资30.45亿元,争取到位上级资金19.95亿元、融资到位资金33.19亿元,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加速推进,圆满承办了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现场会。 开放活力竞相迸发。充分发挥汝城独特的地域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开展以乡招商、以商引商、以会促商等活动,组建了广州商会、东莞商会、矿产行业联谊会等组织,引进了大唐集团、湖南发展、香港三鸣科技、深圳巨高敢为等重大战略投资者。积极培育上市企业总部经济,引进“珠三角”地区4家高科技企业落户汝城启动上市,金晋农牧、中湘钨业、汝城水电等县内企业上市进展顺利。 5实干担当有为,走出风清气正之路 五年来,我们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干劲十足,形成了风清气正抓发展、和衷共济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作用更强。强化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大力弘扬“半条被子”长征精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开展“我家有党员,带头作表率”“四比”等活动,积极打造“濂溪讲坛”学习品牌。讲好汝城故事,塑造汝城精神,实施乡风文明引领工程,加强乡贤文化和家风建设,开展“文明创建”“最美评选”等活动,土桥何利群家庭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国文明家庭”。 干部队伍素质更高。坚持“好干部”标准,落实“四实四有”用人导向,把好选人用人关,通过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措施,调优配强了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打造了一支创新创业有激情、干事成事有定力的干部队伍。 基层组织建设更实。圆满完成县、乡、村(社区)领导班子换届,全面开展党建引领精准扶贫三年提质行动,深入实施“领头雁”“干部回村任职”工程,创新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选派80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支部书记。强化基层组织保障,全县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从每年村均1.3万元提高到8万元,村主干工资标准从人均每月元提高到元,保障标准位居全市前列。启动了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积极构建党建智慧服务平台,党建大平台建设被评为组织工作创新奖。 廉洁从政环境更优。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开展作风大整顿和作风大提质系列主题活动,认真抓好“作风标兵”评选活动,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政风持续优化。强化廉洁风险防控,出台完善了政府投资项目、项目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等规范化制度,逐步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目标,推动依法行政迈出了新步伐。 昨日是历史长卷,眼前是时代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紧握发展“接力棒”,坚持不忘初心,顺应群众期待,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40万汝城人民奔跑在绿色崛起小康路上,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往期精彩回顾 方南玲主持召开年第十五次县委常委会会议 汝城问政“不为”亮剑脱贫攻坚 海外华媒看汝城——宜居、宜业、宜游,一个崛起的汝城 文:曹航、叶寒竹 图:安新志 赞赏 长按中国白癜风协会会员偏方制白癜风
|